薏苡仁

薏苡仁是药,也是食物,老百姓对它的通俗叫法是薏米。在咱们国家,薏米的食用时间很久远。

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就有关于其药性的描述,“薏苡仁味甘微寒。主筋急,拘挛不可屈伸,风湿痹,下气。久服轻身益气”。别看这个药物平平淡淡,但是却有其神奇之处。
《本草新编》中说它“最善利水,不至损耗真阴之气,凡湿盛在下身者,最宜用之”。据说,在东汉末年有位叫马援的将军,他带兵去南方打仗时,士兵因受当地湿气侵袭而出现了肿胀等病,严重影响了作战力。后来,士兵们服用了当地的薏苡仁后,身体内的湿气没了,士兵们的病也好了,马援还因此顺利打了胜仗。在班师回朝时,他还特意载了一车薏苡仁。没想到朝中有人嫉妒他,在他死后向皇帝进献谗言,说马援从南方贪污了大量珍宝,还带了一车运回京城。皇帝勃然大怒,不但收回了对马援的封号,还下令让他不得葬在城内。之后,人们就用“薏苡之谤”来比喻蒙受冤屈,颠倒黑白。
薏苡仁利湿的作用是剥丝抽茧式的,缓慢地将你身体里的湿邪一点点渗利下来。它能升能降,上可以清肺令水之上源清肃,下可理脾渗湿,旁达肢节又可渗湿除痹,缓和拘挛,它还兼有健脾补肺之功,不失为清补之品。在许多湿病的治疗中,薏苡仁都起着关键的作用。薏苡仁能利水消肿,健脾补中。所以对于脾虚引起的腹泻、水肿、脚气等病,可以单用熬粥,或者与健脾的中药如党参、白术、黄芪等同煮,作为药膳。
薏苡仁性微寒,有清热祛湿的作用。
遇到湿热的季节,你在家里也可以用薏苡仁搭配着冬瓜、陈皮、荷叶等一同熬煮,可清暑热。
薏苡仁还可以清肺热,对于咳嗽有黄痰、浓痰的患者,也可以使用薏苡仁与杏仁搭配,有宣通肺气、化解水湿的作用。
有的人大便不成形,容易拉肚子,听说薏苡仁能祛湿止泻,就赶紧买了薏苡仁煮成粥,结果吃完后发现自己变得更容易拉肚子了。这是为什么呢?
其实,薏苡仁有生薏苡仁和炒薏苡仁两种
生薏苡仁偏寒凉,利水渗湿最在行;炒薏苡仁能缓和药的偏性,擅长健脾止泻。所以,对于脾虚有湿的腹泻,要用炒薏苡仁。
炒薏苡仁可以在药店里买,或者自己在家炒制。将洗净的薏苡仁放入锅中用文火炒,等薏苡仁变得微黄、鼓起时取出放凉即可。炒后的薏苡仁药性更为平和,是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的良药。大家在购买时,也要注意分辨,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。
门诊时,如果遇到湿困脾土者,我在给他们开药方的同时,也会建议其用生薏米30克泡水或煮粥,早晚佐餐食用。临床上来看,药疗配合食疗确实有所裨益。如果遇到脾虚湿重的患者,可用薏米和黄芪熬煮,帮助健脾祛湿。

节选《无病到天年2:大病预防先除湿》
作者:路志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