疮疡肿毒用药-小金丸
中医认为疮疡多由外感邪毒,内郁湿热,致使营卫不和,邪热壅聚,经脉不通,气血凝滞而成。
主要表现为局部红、肿、热、痛,溃后流脓。化验检查白细胞、中性粒细胞常明显增高。
治疗以活血化瘀,散结,消肿,止痛为原则。
常选用小金丸、片仔癀、拔毒膏等。病情严重者,配合抗生素治疗,脓成应及时切开引流。
小金丸(片、胶囊)典

药物组成:
麝香、木鳖子(去壳去油)、制草乌、枫香脂、醋乳香、醋没药、五灵脂(醋炒)、酒当归、地龙、香墨。
功能主治:
散结消肿,化瘀止痛。丸剂用于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,瘿瘤,乳岩,乳癖,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,推之能动,或骨及骨关节肿大,皮色不变,肿块作痛;片剂、胶囊剂用于阴疽初起,皮色不变,肿硬作痛,多发性脓肿,瘰疬,瘿瘤,乳岩,乳癖。
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:
糊丸:每丸0.6克,打碎,以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,成人每次1丸,重症可服2丸,每日2次,7岁以下小儿每次0.15~0.2克,7岁以上每次0.3克,流注破溃及久溃者,取6克,5天服完;或每50丸重3克,打碎后口服,每次20~50丸,每日2次,小儿酌减;
片剂:每片0.36克,口服,每次2~3片,每日2次,小儿酌减;胶囊剂:每粒0.35克,口服,每次3~7粒,每日2次,小儿酌减,或每粒0.3克,口服,每次4~10粒,每日2次,小儿酌减。
家庭医疗:
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:局部肿胀钝痛,皮色不变,日久不愈。
1.治疗阴疽初起:证属寒邪郁结,气血凝滞。症见漫肿无头,肤色不变,边界不清,无热少痛。常规服用。
2.治疗瘿瘤:证属气滞痰凝。症见喉正中附近单个瘿肿,圆形或卵圆形,随吞咽上下移动,伴胸闷不舒,咽部发憋;舌淡,苔薄微腻,脉弦细。常规服用。
3.治疗瘰疬:证属气滞痰凝。症见结块肿大如豆粒,一个或数个不等,皮色不变,按之坚实,推之能动,不热不痛,无明显全身症状;舌苔腻,脉弦滑。常规服用。
4.治疗乳僻(乳腺增生):证属肝郁痰凝。症见乳房胀痛或刺痛,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,伴胸闷胁胀,善郁易怒,失眠多梦;舌淡红苔薄白,脉弦和细涩。常规服用。
5.治疗乳岩(乳腺癌):证属肝郁气滞。症见乳房肿块,皮色不变,质地坚硬,边界不清,伴性情急躁,胸闷胁胀;舌黯苔薄,脉弦。常规服用。
药物新用:
1.治疗聚合性痤疮:本品有行气活血,消痰消肿,化痰辟秽功效。常规服用,连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。
2.治疗甲状腺肿:本品能有效缓解甲状腺及结节的肿大程度。常规服用。
3.治疗结节性筋膜炎:本品有消痰化坚,消结散毒,活血止痛的作用。常规服用。
4.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:本品改善肝内瘀血状态,从而改善肝脏血液循环,达到营养保肝的目的,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。口服治疗,每次1.2克,每日2次。疗程均为6个月。
5.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:本品活血化瘀止痛有较好效果。常规服用。
6.治疗多种良性、恶性肿瘤:本品对金黄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溶血性链球菌、奈瑟氏菌有抑菌作用,故现常用于治疗多种良性、恶性肿瘤,如淋巴结核、慢性淋巴结炎、慢性腮腺炎以及肌肉深部脓肿等。常规服用。
7.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:有较好的缓解前列腺疼痛症状的功能。每次1.2克,每日2次。
8.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:本品散结消肿,化瘀止痛。常规服用。
9.治疗慢性盆腔炎包块:本品抗炎镇痛,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。常规服用。
注意事项与禁忌:
孕妇禁用。
内容来源:《家庭实用中成药(第2版)》